無意翻出的這張收據
掀起寫作回憶海域中好大波瀾
眾多銀白的魚潑刺躍出水面
鮮明美麗
一會兒不見蹤跡
潛入久遠記憶的海底
這張收據
是一隻有趣的義妹魚
源起於我那可愛又固執的母親
十幾年前e-mail 剛剛流行 叫作伊媚兒
剛好我跟先生旅居海外
媽媽單獨坐飛機越洋去探訪
先生因為需要跟臺灣聯絡
常常說我要去辦公室e-mail回臺灣了
有一天老媽神秘兮兮的拉我到一旁說悄悄話
“妳可要小心那個甚麼義妹的”
搞了半天,原來是老媽把e-mail
聽成義妹,想到為甚麼在國外
女婿還需要天天見甚麼義妹
實在可疑,再也忍不住想點醒我
後來這段趣事被我寫下寄到讀者文摘
還拿到了酬勞
如今想起有點莞爾也有點遺撼
因為老媽已經在無憂無慮的世界
不知在那裏的她會不會因為這段往事而笑得開懷
原稿一直懶得特意去找
但在資訊發達的現在
每每發e-mail時
這隻有趣的魚就會在腦海跳躍出現
另一條隨著記憶水波躍出的魚
是一隻快樂烹飪魚
十幾年前在國外
還未普遍到人手一部電腦
閒暇時間除了看書
最高興的事是洗手作羹湯
隔壁一對來自威斯康辛的老夫婦
對中華文化最感興趣
凡小至家常菜大至江浙小點甚至是西方麵食
海綿媽媽做甚麼
他們無一樣不捧場
還記得有回感恩節到來
捧著我的雕花南瓜派
那位媽媽大讚我做得比她好
異國友人的稱讚
不禁讓我大膽寫下一些麵食的心得
後來據說還刊在當地的世界日報中文版
只是後來回到臺灣根本就忘了這回事
不知怎麼一位大陸的鄰居還特別來信通知
只是原稿也忘記請他幫忙留存
這是一隻好吃的魚
吃著做著
也騙到了一些稿費
而且還是以美金支付
第三隻魚是隻活蹦亂跳的小金魚
那時因公之便
必需發表一些財經專文
資淺又懶惰的我
除了偶而少少上上電視
露個小臉預測不成熟的產品趨勢外
寫寫文章倒是最佳學習機會
跟著那些在金融海域翻騰自如的大老們
故作老練寫出的文章
寫了就就沒放在心上
誰知有一天一位以前的同事
居然認真的打電話來細數他在媒體及抱電視上看到的我
還熱心的把剪報寄過來
心存感謝的我有沒有請他客倒是忘記了
倒是二十年前青澀卻故作金融老手的我
學到了終身受用的經驗
但是那些剪報與當年的合作夥伴一起不知去了那裏
職場的變換
不復有類似刺激又表現自我的機會
第四隻魚是隻鼓勵魚
在好小好小的時候
有一天非常不想去上學
在下雨的陰霾天裏請了病假
媽媽牽著我的手去看了一場展覽
展覽的內容與地點
在如今想來如同水波飄散
毫無頭緒
倒是後來回家寫了一篇心得
不但未因翹課而被責罵
還被當時的代課老師大大讚賞一番
還記得當時同學有多麼妒嫉
當場報出看到我請病假還在外頭遊蕩看展覽的事實
代課老師不以為意
還說我個性溫柔將來當老師或護士必能勝任
雖然老師或護士都不是我喜歡的職業
但是當時受到鼓勵美好的感覺
至今都覺得溫暖無比
一路上這些屬於寫作的記憶都是令人愉快的
即使小時在父親的高壓教育中強迫寫到初中的日記
也是回憶中舒壓的最佳方法
而這些記憶的魚
也總在我忙碌不想動筆時又鑽出來挑動寫東西的念頭
部落格的成立就是源於那總是想寫甚麼的心裏騷動
一張收據
回塵往事
想想能寫東寫西
還真是一份從以前到未來能持續的快樂事